5月21日,在坐落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的阿东生果栽培园内,“天工墨玉”葡萄已率“鲜”老练。
走进该栽培园内,颗粒丰满的葡萄披着黑蓝色的“纱衣”,远远望去,就像一串串超大型的桑葚果,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香气。
“口感好、产量高、上市早,一周前,就招引了上海、南京等长三角区域的客商来调查,不少人现已下单,就等着大批量上市。”该栽培园负责人陈海栋受访时表明,近年来,葡萄栽培种类一向更新、栽培技能一向在优化,“串”起了村庄共富路。
“‘天工墨玉’是浙江省农科院的葡萄新种类,易上色、无涩味、有香气。”据江北区农技专家王剑介绍,它是现在该区根据葡萄工业系统调整引入的特早熟种类之一,“比我们熟知的早熟种类‘夏黑’还要早上市10天左右,加上其甜度高、香味浓的特色,在商场上极具竞赛优势”。
阿东生果栽培园是江北区第一家“吃螃蟹”的合作社,上一年试种20余亩该种类葡萄。
在宁波市农业技能推广总站和江北区农技专家的指导下,陈海栋选用“三膜促早”技能,施用微生物菌剂、鱼蛋白等新式肥料改土养根,使用秸秆还田调理土壤湿度,结合科学整枝、疏花疏果等栽培技能,本年初次挂果就迎来大丰收,每亩产量超1500公斤。
“第一年挂果,就有这么规整的串型、均匀的上色和16度左右的糖度,很不错!”王剑细心查看了葡萄品相,在现场用测糖仪快速检测后如是说。
据悉,特早熟葡萄“天工墨玉”栽培培育面积约100亩,每亩产量3万元以上,比传统种类“夏黑”每亩增效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