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CBOT大豆期货市场持续震荡,收盘价为975.25美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跌4.5美元。同时,豆粕与豆油的价格分别下跌4美元和上涨0.72美元,显示出市场的复杂走势。市场在假日期间交易较为清淡,但出口数据的变化引发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首先,从最新的出口情况去看,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的数据,截止至12月19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1,747,037吨,其中对中国大陆的出口量为682,683吨,占总检验量的39.08%。与去年同期相比,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的增长显著,去年同期期的检验量为1,119,363吨。本作物年度迄今,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累计达到26,998,906吨,相较于上一年度同期的22,301,265吨也有所增加。这表明尽管全球市场面临挑战,但美国大豆在出口中仍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南美的天气状况同样对市场影响深远。根据艾伦代尔的报告,南美大豆作物尚未进入关键生长阶段,但在1月和2月进入生殖阶段后,天气变化将成为决定丰收的重要的条件。目前,阿根廷和巴西的天气特征情况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增加了市场对丰产的预期。然而,巴西的出口表现却不容乐观,其12月前三周的出口量为1,351,452.74吨,日均出口量较去年12月全月减少53%。这一趋势昭示了市场对供应链放宽的警惕。
从成本及价格动态来看,低迷的压榨利润也是令市场参与者忧心的因素之一。USDA周报显示,截至12月20日的一周,美国大豆的压榨利润为每蒲1.99美元,明显低于2023年的中等水准3.29美元。这一明显的利润下滑反映出全球市场需求下降与压榨成本上升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压制了豆粕价格的上涨空间。
除了出口和价格因素,市场情绪也在不断演变。近期中加贸易关系再度紧张,导致市场多头资金大量涌入,令豆粕合约触及MA20的上方。然而,由于对进口菜籽供应紧缩的担忧,油厂被迫增加了买船数量,影响了市场的供需关系。政策不确定性或许也为价格带来了支撑,但投资者需保持警惕,以防重回偏弱震荡的风险。
面对寒冷的冬季行情,投入资金的人在分析CBOT大豆市场时要关注几个关键点。首先,观察南美天气的发展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未来几个月的大豆供应情况。第二,出口状况和关键买家的采购动态将决定市场行情报价的变动方向,特别是中国的采购能力。
最后,建议投资的人在当前市场环境中保持谨慎,尤其是对豆粕和菜粕合约能够继续观望,等待更加明确的政策信号。此外,在来投资时应加强风险控制,确保不会因短期市场情绪的波动而做出过激反应,以求在不确定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